8月19日-20日,由新华社河南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刘雅鸣带领的《中国观察》栏目摄制组一行4人来南街村采访拍摄,探询“20余年来这个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村庄为什么一直能够红红火火”.
摄制组19日上午到南街村后,首先对班长进行了采访。采访在绿草如茵的党委大院进行。“南街村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人来参观?南街村与其它农村相比有什么不同?”采访一开始便这样问。班长对此回答道:“社会各阶层的人来南街村参观,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当全国各地都把毛主席像推倒,对毛主席的过与功三七开,并且只讲三分过、不讲七分功时,南街村又高高地竖起了毛主席像,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教育人;
二是当全国各地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个人发家致富时,南街村又把承包出去的土地收回来,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三是当社会上都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国际共运处于低潮时,南街村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南街村坚持这三点做法,在社会上被认为是‘特立独行’,因此有很多人前来参观,想看看南街村到底是怎样的。南街村与一般农村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广大村民的共同富裕。而其它一般农村没有集体经济,环境脏乱差,基层党组织没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是一盘散沙,实现不了共同富裕;与全国先进的农村相比,南街村的经济总量没有他们好。但发展是永恒的问题,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学习他们、赶超他们。”“对于南街村的发展,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南街村是怎么看待社会质疑的?”对于这一问题,班长说:“对于社会上的质疑,我们刚开始确实有想法,因为它动摇了部分南街人的信念。但是回顾南街村这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有质疑甚至是反对,不见得就是坏事,只要南街人能够正确对待。对照他们的质疑或反对,我们进行反思,如果是事实,我们就改正;如果不是事实,我们就预防,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对我们的事业只有好处。因为我们的发展是结合南街村实际的。南街村的实际就是民意。群众愿意走共同富裕这条路,就会大力支持党组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力,都会帮助、支持党组织克服困难、共渡难关。”对于“南街村的党员领导干部每月拿250元的工资,有没有不平衡的心态?南街村的党员与其它地方的党员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班长回答说:“南街村的党员领导干部每月拿250元的工资,实质上是用‘二百五’的精神对大家进行教育,鼓励大家作南街事业的‘傻子’。今年的‘七一’,我们南街村的全体党员在东方红广场集体宣读了《南街村共产党员誓言》。因为是南街村的党员,所以就应该与其它地方的党员有所不同。其它地方的党员可以个人先富,但南街村的党员不能。’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就意味着吃亏、奉献、牺牲,作为南街村的共产党员,就要围绕这个称号去实践自己的诺言。”班长还系统地回答了“南街村是怎样收回承包的土地、一步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南街村如今的福利分配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外来职工的福利分配怎样?”“南街村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等诸多问题。
摄制组还到班长办公室进行了采访拍摄。看着室内琳琅满目的书籍,摄制组询问班长经常看什么书,班长拿起其中的一本杂志说:“经常看人民日报社出版的《网络舆情》,它主要是反映社会情况的。”摄制组又问:“那么你最爱看的是什么书?”班长说:“当然是《毛泽东选集》啦。因为南街村发展的是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就需要用集体主义精神作支撑。多看毛主席的书,能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共产主义信念。”
在南街村期间,摄制组还深入胶印公司、湿面厂、卫生院、村民家中、超市等进行采访拍摄,并采访了来自山东莱芜的游客。听着村民们畅谈“作为一个南街人,我们感到幸福、没压力,只有一心干好工作”的感受,听着游客们给予“南街村生活好、环境好、治安好,就像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一样”的评价,摄制组成员无不点头赞同。
据悉,此次采访拍摄的内容,将制成1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在《中国观察》栏目对国外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