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包装厂生产纸箱两千多万只,同比增长2%,出色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成绩的取得,有技改的一大功劳。
更新设备出困境
正值“三伏”天,走进包装厂生产线工段,人人都在挥汗如雨地工作。看着那长龙似的纸通过单面机、双面胶、烘道、纵切、横切等设备,变成了一片片合规中矩的半成品,有规律地运行到堆码机上,笔者不禁问道:“一天能生产多少?”班组长陈恒说:“一天至少能生产15万只纸箱。”一天生产15万只纸箱,这在前几年是不敢想的。过去,设备陈旧,加上员工技术不精,生产的纸箱废品多,成品率较低,每月的有效工作日仅十来天。包装厂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质量!于是,厂领导班子多措并举,投资38万元购买了生产线工段的全电脑控制纵切机,减少了更换刀和砂轮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投资220万元购置了一台全电脑控制四色高速印刷机,不仅印刷图案清晰、开槽模切数据精准,更重要的是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解决了历年来制约包装厂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2015年1-2月份,包装厂先后把单面机上的两套镀锌瓦楞辊更换成优质耐用的新型碳化钨辊;“五一”节期间,又把横切机更换成了全自动电脑控制横切机。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误差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赢得了新老客户的信赖,新市场不断开发,新客户不断增多,企业实现了产值和利润双丰收的可喜局面。
技术革新求质量
走近印刷工段,又是一派繁忙景象:由生产线工段生产出来的纸板被“喂进”送纸机,经过四色印刷机、压线开槽机和模切机,然后欢快地从震荡机中“走”出来,“运动”到堆码机上。看着那颜色均匀、图案清晰、鱼贯而行的纸箱,笔者与在场的技术科长王文杰聊起了技改。王文杰介绍说,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纸箱要起到保护商品、便于储藏和运输的作用,而且要求它在美化产品、引导消费、促进销售、增加商品附加值等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对包装厂来说,就要求技术科的工作人员和印刷工段的技术人员通力协作,设计并生产出高质量、较新颖的产品。”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王文杰和技术员李俊生在技术研发上,可谓是敢于探索不避险、不负众望攀高峰,倾心尽力,为广大客户设计出了新颖美观的外包装图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谁也说不清,为赢得客户“太好了!”“太漂亮了!”的赞语,技术人员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胡金荣、冯占强、袁向阳等一线技术人员,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还不断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班组长胡金荣观察到,印制好的纸箱从四色印刷机中出来到达震荡机、再过渡到自动堆码机的过程中,总是很凌乱,需有人不断扶正,影响了生产进度,于是就和设备科长李笃超一起商量改进措施。通过多次观察、分析,认为是连接震荡机和堆码机的杠杆太短所致。于是就加长了那根杠杆,延长了纸箱由震荡机到堆码机的时间,使纸箱不再凌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印刷机工段的开槽模切机上的刀座,原来是生铁制造的,在频繁的安装、拆卸刀具的过程中,极易把丝孔弄坏。丝孔一旦毁掉,就得更换刀座,给集体带来损失。过去几乎每半年就要更换一次刀座,每次至少停产一天。胡金荣和李笃超反复商讨,决定把铁刀座换成钢质的“牙套”刀座。“快两年了,还不曾换过,特别坚固耐用。”胡金荣介绍说。看着那开槽刀具就像假牙镶在真牙中间一样,被牢固地嵌在刀座上,笔者惊叹一线的技工们何以想到如此绝妙的技改措施,难怪它被形象地称之为“牙套”刀座了!
今年5月,南阳社旗县的一个新客户要加工地板砖纸箱,可他要的纸箱尺寸太小,不能使用现有的粘箱机。“客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要不遗余力地改进粘箱机!”厂长王晓贞下了死命令。于是李笃超与厂家多方协调,最后决定在原粘箱机上增加两对辊子和两根传送带。达成共识之后,就迅速行动,请人连夜改装,按时按量生产出来了合乎标准的地板砖纸箱。客户激动地说:“太谢谢了!就因为我要的纸箱尺寸太小,跑了四五家包装厂,都不给我加工。还是南街人好啊,能急客户所急!”对粘箱机的改造,不但满足了客户需要,而且扩大了业务范围,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注技改无止境
依靠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包装厂上半年稳定并提升了产品质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技改无止境,为了产品质量更高、成本更低,包装厂又确定了两个技改项目:一是把生产线工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改为全自动智能堆码机,不再用人工抬纸板;二是投资10多万元,在生产线上安装回收废汽的管道,使废汽二次利用,技改后一天将节汽8吨,1吨汽按130元计算,半年就足以赚回成本。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包装厂更辉煌的明天,技术工作者们将脚步不停、努力不止。